第五章 不得不服(下)_重生之先声夺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不得不服(下)

第(2/3)页

下子从这个角度切入进来吧?

  文化水平明显要比办公室里其他人都高出不止一截的苗校长,深深地看了林淼一眼,而其他几个肤浅的家伙,注意力却全都只放在林淼的硬笔行楷上。

  寥寥一行字写完,金校长和林国荣就忍不住开始讨论起林淼的书法功底来。

  苗校长简直不能忍,开口道:“看就看,别说话影响孩子写文章啊!”

  金校长这才讪讪一笑,闭上了嘴。

  显得她这个正职的校长,还不如老苗这个副校长来得有威严。

  苗校长又把注意力放回到林淼的作文上,只见林淼写得很快,下一句就简简单单破了题:“英文中有个短语叫作‘no-way’,直译为‘没有路’,而按内在含义翻译过来就是‘没门’的意思,两者都可以简直解释为‘不行’。可见在英文语境下,人们更习惯将方法比喻为路,而在中文语境下,人们则将方法比喻为门,并由此延伸出‘敲门砖’、‘走后门’这样的日常用词……”

  写到这里,金校长和教务处主任的表情也开始精彩了。

  这满满的学术理论感,到底是什么情况?

  唯有身揣中专文凭就敢假装文化人的林国荣,此刻完全没搞明白一个6岁的小孩能有这样的辩证思维能力,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只是觉得儿子这句话写得挺绕的,但是——这手字真的是越看越有味道!

  作为一个长期以来纯粹靠文字功夫吃饭的人,一旦完成了破题的步骤,林淼后面的思路,也就紧跟着水到渠成。他继续写道:

  “路所象征的,是连通的方式,门所象征的,是隔断的方式。有路,意味着通行,但有门,却并非就能推门而入。这便是中西思维的区别之处。显然在中式思维下,在我们的社会体系下,想完成‘通行’这一动作,还需要实际被要求的条件之外,更多的隐性成本。简而言之,在英语语境下,人们更强调‘明规则’,而在中文语境下,人们更强调‘潜规则’。”

  苗校长看到这里,忍不住转过头来,跟金校长交换了一下眼神。

  一个6岁的小孩,他居然在思考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区别,还顺便站在整个文明的高度,自我反思了一把,这特么开挂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