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金岛_1635汉风再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五七章 金岛

第(2/3)页

重炮,甚至还有9英寸、11英寸口径的达尔格伦炮这样的巨炮,铁壳军舰在战场上的生存性更加堪忧。因此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木壳军舰依然大行其道。为了综合木材和锻铁的优点,19世纪60年代开始,甚至还一度流行起了铁肋木壳船。

  观看了汉洲第一艘试验性质的铁肋木壳船下水后,众人又来到另一个维修船坞,查看此间一艘战舰船底覆盖铜皮的进展情况。

  众所周知,船只出海一段时间后,船底会附着各种海洋生物,造成船底粗糙,阻力大增。所以入坞刮船底是很多海船都要经历的。而在木制船舶时代,船蛆更是腐蚀船体,大大减少船舶寿命。

  后世,英国人找到了船底覆铜皮的方法,铜催化发生的芬顿反应产生超氧化物等活性氧化物质,杀死附着的海洋生物,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不过,覆铜皮是不能使用铁钉钉在船底,否则,会形成铜-铁原电池迅速消耗二者,要使用铜-锌合金钉。“铜”皮的材料实际是铜和锌的合金,铜锌比例大概为3:2。覆铜皮工艺造价比较高昂,可达全舰造价的十分之一,不过,该工艺至19世纪末仍有使用。

  建业造船场给船底覆盖铜皮的试验,是从两年前开始的。先是拿几艘近海渔船试手,随后又将几艘往来本土东部的运输船的船底覆盖铜皮,经过一年多的验证,确实认为此法可行,覆盖了铜皮的船只底部,各种海洋浮游生物大为减少,极大的提高了船只的运行和使用效率。

  如今,数艘专业战舰驶入建业造船场,除了对其进行局部改装和升级外,还将对战舰的船底覆盖铜皮,以提升战舰的使用寿命和行驶速度。

  “这得费多少铜呀!”齐大江看到数十名工匠,把一块块压展轻薄的铜皮贴在船底,然后用合金钉固定在船壳上,整个船底泛着幽暗的紫红色,“俺怎么感觉是在拿无数的银钱贴在船底,若是让一些海盗晓得俺们战舰船底有大量的铜皮,也不知道会不会冒死过来抢俺们一把。”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铜和金银一眼,是代表着钱,因而,在齐大江看来,将铜皮覆盖在船底,就无异于是将大量银钱粘贴在船上。

  “没关系,我们现在有铜,而且还有很多。”齐天笑道:“威远岛(新几内亚岛)那边在金华城(今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市)东北数百里地方发现一个小岛,上面有一座巨大铜矿,还是露天的。更为难得的是,还靠近海边,开采、运输,极为便利。”

  -----------------

  齐天所说的那个铜矿,位于后世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利希尔岛上(新爱尔兰岛的东北方),是金华城在捕捉附近海岛土著水手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两艘桨帆船顺着几个土著驾驶的独木舟追到岛上,凭借火枪和刀剑,干脆利落地端掉海边那个土著部落。

  捕获土人时,发现他们身上均佩戴着金灿灿的饰品,而且还在部落营地里存有许多紫红色和金黄色的矿石。

  抢掠完了土著,金华城的乡兵们又将土著部落营地中的几种矿石也带了回去。果然,经过几个探矿专家的鉴定,这几种矿石竟然是铜矿和金矿。随即,金华城的指挥立即将此发现报告给威远总管,请求派遣相应工匠和苦力,对这个小岛上的铜金伴生矿进行开发和挖掘。

  作为汉洲海外最大的领地,威远岛总管区每年的移民份额却非常有限,仅有三千五百人,七八年过去了,偌大一个岛屿,只在沿海占据了十几个据点,人口规模还不到两万人。若是要开发一个偏僻小岛上的铜金伴生矿,依靠自身是无法做到的。

  随后,威远总管便将此发现又报告给内阁,请求对该矿进行开发。

  正在为缺乏铜矿而苦恼不已的工业部门,闻知在威远岛总管区居然有一座大型的露天铜金矿,顿时喜上眉梢,要求移民部和军部调集土人苦力和部分武装人员,前往这个小岛,对该矿进行开发。

  4月18日,三艘小型桨帆船缓缓地驶入了这座被命名为金岛的小岛岸边,五十多个原清军汉军士卒横眉冷目地将船上的土人一一赶下水,然后紧随其后,蹚着齐腰深的海水,往岸上而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