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风雷”_1635汉风再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风雷”

第(3/3)页

那艘小船并未张开风帆,却在海上快速地奔行着。旁边随行的大船则是张开了所有风帆,紧紧地贴在它的侧后,仿佛是在护卫它的航行。

  “父亲,那艘船好像没有船桨!”朱叶茂竟然远远地观察到那艘小帆船两侧并未生出船桨,不由惊讶地说道:“那艘船也没使用风帆,它是如何行进的?”

  朱之瑜看了良久,也是不解,有些尴尬地摆了摆手,轻声斥道:“此乃奇技淫巧之物,自有机理,不足论道矣。”

  “可是,父亲不是向来教育孩儿实理实学、学以致用吗?”朱叶茂说道:“此乃机巧之物,孩儿不懂且为好奇,自然有此疑问。”

  “甚好!”朱之瑜闻言,不由脸色一滞,但随即赞许地拍了拍幼子的脑袋,“但为父还曾告诫你等,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既然不懂,可向知理之人求教,以释心中之惑。”

  “孩儿知道了。”朱叶茂点点头,向父亲深深一躬后,转身朝船上的水手走去。

  -------------------

  朱叶茂所看到的那艘会喷浓烟的小帆船,是齐国海军最新研制的蒸汽试验船“风雷2号”。随着齐国工业研究院和海军不遗余力的投入,早在两年前(1657年),建业造船厂便成功地将蒸汽机“搬”到了船上,并造出了第一艘试验船——“风雷1号”。

  第一艘蒸汽船满载量只有六十余吨,在大王的提点下,直接采用了螺旋桨推进器。先是在建业城附近的汉湖(经过多年扩建,最初建造的水库已逐步形成一座面积达六平方公里的人工湖)进行秘密试验,并加以不断改进。

  去年十二月,建业造船厂又建造了第二艘蒸汽船“风雷2号”,满载排水量达两百五十吨,在汉湖经过一段试航后,便将它拖到海上,进行一番海上试验,测试其各项航行性能。

  这种属于国家重器的蒸汽船,不论是各项建造工艺、铸造材料,还是航行数据,都被列为高度机密,更是民调处重点管控目标,别说作为民用船只上的人员丝毫不知详情,就是海军部分中低级军官,也是对此无法获取更进一步信息。因而,朱叶茂试图想从移民船上的水手打听蒸汽船的情况,必然会失望而归。

  “无风帆情况下,速度最快可以达到多少?”在“风雷2号”蒸汽试验船上,军政部部长、海军总长、镇国将军(中将)齐大江叼着一个烟斗,看着几名水手开始升起几面风帆。

  “回总长,无风帆情况下,最快可以达到四节(一节约1.8公里/小时)。”风雷2号舰长、御武校尉(上尉)龚永志兴奋地说道:“若是顺着洋流航行的话,卑职估计速度可以增加到五节。”

  “不错,不错!……”齐大江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若是加上风帆,估计还能提升三到四节,这都快赶上飞鱼船的速度了。……船上储存的煤炭,可以完成多少里程续航?”

  “若是底舱加满煤炭的话,卑职估计可以行使一千公里,甚至更长的距离。毕竟,在海上有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停止机器的运转,节约不少煤炭。”龚永志谨慎地说道。

  “这艘船还是太小了,储存不了太多煤炭。另外,船上的蒸汽机功率也有些偏小,推进速度不快,完全无法与那些陆地上试验机车相比。”

  “总长大人,除了蒸汽机功率偏小,它功效比也是很差的,动力转换率估计不足百分之三十。”黑山工业研究院的一名大匠摇头说道:“毕竟这玩意装到船上也没两年,现在还到处漏气,运行过程中也极为不稳定。要想建造出一艘可靠的大型蒸汽船,我琢磨着,可能还需等上几年时间。”

  “无妨!”齐大江摆摆手说道:“俺听王上提及,蒸汽机的应用,俺们齐国应该领先这个世界其他所有国家至少五十年。这种大国重器,就必须多赖你等专家大匠的持续研究和改进,务必做到尽善尽美。几年时间,俺们海军还是可以等的。未来数十年,仅凭借纯风帆战舰,俺们也能牢牢地掌握整个南洋和印度海域。”

  “呵呵……,假以时日,待风雷大行天下,西洋诸国,何来与我齐国海上争锋!”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