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向太平洋进发_1635汉风再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零九章 向太平洋进发

第(2/3)页

口收入,仙台藩的实际财政规模据说已经超过了200万石了,妥妥的日本第一大藩。

        另外,在关原合战时,德川家康曾向初代藩主伊达政宗许诺,如果东军胜利,就给仙台藩增加至100万石的俸禄。可在关原合战以东军的胜利落下帷幕的时候,德川家康却失了言,给仙台藩的实际增加俸禄远不及100万石,仅从57万增封为62万。

        甚至,还在战后,德川家康以种种理由,借口江户城建设等,一直将伊达政宗扣留在江户长达两年,最后在诸藩的帮助下,才得以回到自己领内。

        要知道,当年伊达政宗可是与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世之枭雄,同样拥有统一日本,建立万世之基业的雄心壮志。只是时运不济,憾于未能获得上天眷顾而已。

        如今,幕府与齐国大战一场,实力遭到严重打击,威信也开始随之开始动摇,国内诸多强藩更是蠢蠢欲动,作为有点“想法”的仙台藩,自然也要为将来谋算一番。

        因而,伊达氏不仅暗地里与齐国进行贸易,甚至还跟北边的明国展开积极的交往,以增加藩内的贸易机会,获得必要的商业利益。

        但此次驶入多贺的三艘齐国船只,却并不是前来贸易的,仅仅是路过该地,为接下来一段漫长的太平洋旅途,做最后一次物资补给。

        大量的稻米、家禽、牲畜,被逐一吊装上船,数十名被招募的流浪武士,也被塞入拥挤的船舱。

        在短暂停靠两日后,三艘远洋大船依次驶出港湾,几只粗大的烟囱,吐出滚滚浓烟,在众多当地居民的注视下,朝北方迤逦而去。

        这三艘机帆船隶属于齐国琉球舰队辖下,主要承担着近几年才开辟的太平洋航线上的往返运输任务。因为是蒸汽风帆船,自然需要装载大量的煤炭于船舱之中,故而,相较于纯风帆舰船,其运输量大大受限。

        另外,机帆船的底舱的环境也较为恶劣,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烟气缭绕的蒸汽,刺鼻呛人的煤灰味,以及燥热的空间,都会使得临近舱室的乘客体验感极差。

        但是,这些种种问题,在该船最具无可比拟的优势情况下--超过普通帆船的速度和无风状况下的机动性,统统都是次要的。机帆船已经问世十余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在航海领域里,越来越受各方人士的喜爱。

        无风带、逆风、逆流、速度……等各种海上限制性条件,在蒸汽船的面前,均能一一克服,除了海况极为恶劣的情况外,它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不受任何限制,航行于无尽的海洋之中。

        当然,这里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储备足够的煤炭。

        为此,齐国早在十年前,便开始在各个航线节点或者重要港口,建设煤炭补给站,为将来机帆船的大规模应用,创造必要条件。

        而此次深入太平洋前往威夷岛(夏威夷群岛)和美洲西海岸的三艘机帆船中,就有一艘补给船,装载了近五百吨煤炭,除了支撑三艘舰船的返航所需外,还会在威夷岛卸下部分煤炭,作为储备之用。

        1月25日,船队北上行驶至北纬42度左右,然后调整航向,借助北太平洋黑潮(北太平洋暖流),鼓足所有风帆,向东急速行驶。

        船队行驶的航线正是当年西班牙大帆船贸易时开辟的最为成熟的一条航线。彼时,西班牙人每年6月乘西南季风自马尼拉启航北上,至北纬45°~42°水域,然后顺北太平洋上的“黑潮”东行,抵达阿卡普尔科港,行程万余海里,历时数月。

        而回程,系顺洋流直航,仅需3个多月。大帆船载重量一般为300-500吨,去程把大明、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棉布、象牙、地毯、茶叶等商品以及菲律宾的织绣、珍珠、木雕等,从马尼拉运送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销售于墨西哥及西属美洲各地,并转销西班牙本土。回程主要载运西班牙银元、铜、可可等。

        后来,随着郑氏、卫国及齐国三家瓜分了整个吕宋群岛后,西班牙人的跨太平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