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登月舱发射(五千字)_学霸的星际时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0章 登月舱发射(五千字)

第(3/3)页



  老妈有些恨铁不成钢,这工作给人安排的,估计一个月都见不了一次面。

  姜晨撇了撇嘴,安排她当实习生,已经是开后门了,按照正常的流程,她得先投简历,经过筛选通过了,过来笔试、N轮面试,最终才有可能通过。

  这些流程都给她省了,还想怎么样?

  ……

  今天已经是九月八号,距离登月舱的发射,只剩下十天时间。

  沈君一边忙碌着测试,保证登月舱不会出任何问题,一边把登月舱给安排装进火箭中。

  装好之后,这枚携带着绕月空间站登月舱的龙腾二号运载火箭,就正式的出厂了。

  依旧是从水路运送到文昌火箭发射基地。

  他们自己的发射基地还在建设当中,想要使用,起码得等到明年。

  “银河空间的龙腾二号已经从基地出发,开始运往基地的途中了。”

  关于银河空间一点点的动向,网上都会有消息爆出。

  消息的下方,还配有龙腾二号从基地出来,装上船的图片,是围观的人在长江岸边拍摄的。

  “我想知道,银河空间到底是怎么做火箭的,为什么这么快就能造出一枚火箭?”

  “我也想知道,感觉他们好像两个月就能出厂一枚龙腾二号。”

  “你们懂什么,银河空间的制造基地,是亚洲最大的火箭制造基地,而且采用的都是最新技术,快一点应该的。”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龙腾二号之所以能这么快,是因为声波处理算法的原因,使得出厂的火箭,省去了很多检测步骤,时间自然就省下来了。

  “有没有要去文昌的?一起?”

  “已订票订房,这几个月已经是第三次去文昌了,伤不起啊。”

  “我觉得还是在网上看比较好,现场还没有网上看的清楚。”

  ……

  登月舱的发射,由李岳恒跟沈君主持,姜晨甚至都没有去文昌,主要是他去了也没什么用处,所有的工作,李岳恒这个总指挥都已经安排的面面俱到了。

  还是在自己的办公室看直播比较好。

  虽然这已经是龙腾二号第三次发射了,但是现场,依然是人山人海,挤都挤不动。

  随着倒计时点火指令发出,龙腾二号再一次腾空飞起。

  起飞的一瞬间,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地面在微微的颤抖。

  耳边能够听到火箭喷射火焰的轰轰声。

  龙腾二号如同一座倾倒的大厦,直冲天际而去。

  因为姜晨看的是外面观众拍摄的直播画面,在火箭发射几分钟之后,画面中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他也就不再看下去了,把直播给关掉了。

  这时候,他的办公室门被敲响了。

  “进。”

  姜晨说完了之后,徐顺武走了进来。

  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在做实验,以前他们关于核动力发动机的很多猜想,都只能落实在图纸上,现在有了银河空间的投资,任丰那边各个实验设备也都投入使用了。

  他们的猜想,自然也都要一一进行验证。

  这些猜想里面,多数都是错误的,但也有很多是正确的。

  “姜总,您之前跟我说的关于低温气体的长久保存技术,做好了吗?”

  自从姜晨跟他提过一次说他有一项技术,能使得如液氢一样的低温气体长久保存,徐顺武就一直念叨着。

  如果真有这么一项技术,那核动力发动机距离实现,又近了一步。

  “额,还没有呢,最近我一直在做中子吸收材料的推导,我之前不是跟你说了么,这项技术你不用管了,后面我会给你提供的。”

  虽然那套技术就在他的脑海里,但是他想要输出,必须得总结之后,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才行。

  他因为推导材料的原因,没时间弄那些。

  “我就是好奇,想知道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技术。”

  徐顺武抓了抓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行了,我会尽快提供给你的,另外还有这个控制棒材料,相信很快也能推导出来了,关于热能转换的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姜晨问道。

  “热能转换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把核燃料做成蜂窝状,在燃料内部通上高强度并且具有超高导热系数的金属管,让液氢从蜂窝燃料的金属管流过,就可以完成热能的转换了。

  只不过这种金属管材料要求非常高,导热系数倒还好,就是它的强度必须得大,要不然会因为内部液氢受热膨胀,导致导管膨胀,甚至破裂。”

  想要让热能更高效的转化为液氢的内能,增加接触面积是最好不过的。

  蜂窝状的结构,能使得液氢与反应堆的接触更彻底,只是金属管材料不好做。

  金属管壁太厚吧,影响导热性能,而且也会限制反应堆的设计,太薄吧,强度又不够,尤其是在反应堆中工作,超高的温度,很多金属材料的强度都会变得很弱。

  “又是材料问题。”

  姜晨看着手下还没有推导出来的材料,现在又来了一个材料问题。

  看来以后的发展,基础材料才是重中之重啊。

  没有材料,再好的想法也都白搭。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