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有什么区别?_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16章 “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有什么区别?

第(2/3)页

过中国,那时这里是什么样子一清二楚,别说发动机了,就是汽车上的天线都造不出来。

        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好一些,开始汽车国产化,花了两年时间让大众桑特纳百分之八十零部件国产化。

        听起来很厉害,但这百分之八十都是非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还是牢牢的把持在大众公司手里。

        那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无足轻重,没有数控机床,没有优秀的产业工人,最重要的是你们的基础太差了,怎么跟西方发达国家比?

        那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定位是低端产品制造工厂,这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不高的同时还会造成大量的污染,西方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着节能环保、技术型企业发展。

        落后国家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是全球化大势所趋,这一点发展中国家也认可,毕竟我们技术不行嘛,但是发达国家“包藏祸心”,他们只希望你们永远停留在低端水平,不能向高端发展,要不然就会影响他们的市场。

        这是什么逻辑呢?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显然超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预料,施罗德这些年多次来中国,每次来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时间,简直都飞了起来。

        从小商品制造到汽车制造,可能还有飞机制造,特别是芯片加工和制造也是强悍的要命,总之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已经囊括近乎所有门类,而且质量也不低,开始拥有完整的自主产权,这就很可怕了。

        施罗德一言不发,刘琅早就看出了对方的心思。

        “施罗德,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丰富,没有人能够阻止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过上美好生活,我们只能奋发图强。

        或许你觉得我们偷了宝马公司的技术,那我就只能说你们德国人健忘了,当年你们德国工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还不是靠着仿制英国的工业产品吗?”

        刘琅的话正中对方的痛处,没错,想想德国工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所有德国产业工人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