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刘琅的计划_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4章 刘琅的计划

第(3/3)页

整合他们做什么?”

        “效益好的都是那些国有大厂,那些我不会去管,我要买的是那些半死不活的小厂,我觉得这些企业现在要马上改革,改革成功就能起死回生,如果就这么混下去,这些厂子不出三年就会面临破产,到时候就是一堆废铜烂铁,职工也会面临失业的危险。”

        国家改革至今看似还很顺利,但巨大的危机已经正在酝酿,国家改革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私营企业就是市场经济最集中的体现,现在看来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别忘了,国家在数十年经济体制下拥有众多的工厂,这些工厂其实才是改革的主体,他们在改革开放下如何转变呢?

        早几年国家针对这些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的动作,首先是实行承包制,比如最早的海盐衬衣厂就是如此,步年生在短短半年内就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当年扭亏为盈实现数十万的利润,成为了改革的先锋。

        但是海盐衬衣厂崛起的快跌的也快,因为企业产权为国有,步年生对企业只有经营权却没有最终决策权,当地政府命令衬衣厂加速扩大生产,没有钱银行还主动贷款了几十万,结果就是,当海盐衬衣厂的衬衣生产出来时,市场上已经冒出了无数家衬衣厂,他们的产品不亚于海盐厂的产品,甚至价格更低样式更多,一夜之间步年生就成了背锅侠锒铛入狱,承包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

        当年刘琅为此还提出了一个“特企改革”方案,并和当时的副总理冯友军打赌,结果是大胜而归,这个“特企改革”也成为了一种改革模式。

        几年过去了,特企改革依旧进行,并且盘活了很多濒临倒闭的企业,只是这种模式存在限制,只有那些实在经营不下去的企业才能进行这种模式,而且还要有人主动接手,不是谁都能有孙明凡和李经天那样的魄力,敢向银行贷款数十万元买下那些企业的,尤其是以加工为主的机械行业,要想扭亏为盈就需要技术升级和改造,改造完成后还要面临市场竞争,不像“格美”空调厂,只要把产品制造出来就能立即占领市场实现盈利,其中的风险更加的巨大。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