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光刻机_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最新章节正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1章 光刻机

第(3/3)页

制程只有四微米,未来则是有十几个纳米,两者相差几百倍,要用机械来形容两者的差距,如果现在的光刻机比作是国产手扶拖拉机的发动机,那么未来的光刻机就是航天飞机的发动机。

        “这应该就是制成达到制程4微米级别的刻纹机吧,技术真是先进,比咱们国家强出很多!”

        周明目不转睛地看着感叹道。

        周明曾经参加过二十多年前的卫星研制,对国家的半导体发展非常了解。

        光刻机就是在硅片上涂感光胶,用集成电路设计的电路胶片遮盖在上面进行曝光,清除感光部分,露出硅片在上面进行加工最后成型,简单来说,就是用光进行“雕刻”,因为电子元件都是以十几个纳米级别,世界上哪里有如此细小的“刻刀”能把这些元件雕刻在晶圆上?

        不过别看光刻机如此高端,但中国却是最早研制这种仪器的国家之一。

        在五十年代末期,光刻机就已经在美国被发明出来,并且随之应用在了实践之中,而六十年代初期,随着大量国外半导体专家的回归,国家也将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科目。

        在那个时代,国家在半导体领域内可谓是人才济济,有名气的黄坤、谢喜德、周明等科学家们都是从国外回来的专业人才,他们带领着国家开始研究光刻技术,当时他们研制出了锗合金三极管和磁膜储存器。

        到了六十年代初期,美国提出了氧化物半导体效应晶体,并且研制出了一千个元件的密集电路板,这是世界第一个二十英寸的集成电路。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沿用古老传统的照相术显微镜进行缩小曝光,采用的是人工光刻工艺,就是坐标值加喷黑铜版纸加手术刀的方式,精度也能达到零点几毫米,对于那个时代的集成电路来说也是足够了。

        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终于制造出了第一批接触式光刻机,这项技术已经处在世界一流行列了。

        到了七十年,因为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人的光刻技术终于迎来的大爆发,进入到八微米工艺时代,开发出了投影光刻机等关键工艺设备技术,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年建立了世界第一条十二英寸的集成电路生产线,也就是众人面前的这套四微米制程工艺。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