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被历史掩埋的中关村之父_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最新章节正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4章 被历史掩埋的中关村之父

第(3/3)页

他如此彻底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还是像杨志传那样在研究所的庇护下为自己做些事情。

        民营和国企都是公司,但之间的差距那可就是天壤之别了。

        在这个年代,国民营高科技公司创办的共同规律就是:科技人员走出研究院所,遵循科技转化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依法自主决策。

        说是规律,其实就是国家给他们制定的政策,里面带有很大的怨念,一句话:自己玩去,国家不管,自生自灭,死了活该。

        陈春生在他人怀疑、辱骂和嘲笑声中,在中关村建立了第一家科技公司,为此甚至他所在的研究所都和他打起了官司,但他依旧前行。

        随着他的脚步,附近一带逐渐出现了零星的技术小公司,国家的“硅谷”开始了孕育,若论先后,什么联想,四通这些企业都是他的晚辈。

        陈春生是一位有着很强科研水平的科学家,但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他要靠着自己的技术打造出一个科技王国,可理想很好,现实却很残酷,在刚刚改革开放的社会里,高科技技术只存在国家的研究所和实验室里,能用于市场上的少之又少。

        陈春生学的是压缩机技术,这种东西非常用途广泛,什么空调、冰箱、矿井等等都能应用,尤其是空调和冰箱这两种电器,那就是要靠压缩机制冷制热。

        但是在八十年代初,市场上都没有工厂能制造空调冰箱,这两种电器的大规模上市还要等到八十年代后期,国家引进一批国外的生产线后才能制造出来,所以陈春生是超前的,也是悲哀的,他的技术根本就无处可用,他的公司在开张的那一天起就陷入了困境。

        挣扎一两年后,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开始了“多种经营”,但是他自己除了技术外再无他处。

        不懂经营,看不到市场前景,别的公司飞速发展,他的公司则是每况日下,在八十年代后期就已经举步维艰,他的人际关系又差,没有人帮助让他雪上加霜。

        九十年代初期,联想集团已经渐露头角,四通公司也是风光无限,而陈春生和他的公司却再也维持不下去,只能以破产告终,而他本人也渐渐被人忘记,没有人会把中国“硅谷”之父的头衔放在一个失败者的头上。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