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格美空调的危机_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最新章节最快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1章 格美空调的危机

第(3/3)页

,叫做“街办塑料生产组”,他本人担任组长。

        这样的生产组在当时属于灰色地带,归属集体经济但又游离于计划体制之外,随时都有被迫关门的风险,身为国家干部的何光建完全知道这一点,但他也清楚很多地方已经涌现了一批“生产自救”形式的生产组——各种小五金厂、服装厂等等。

        国家对此既没有鼓励也没有限制,何光建便想着能带领大伙吃一天饱饭就做一天。这样的心思下,他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时间到了七三年,何光建的工作小组迎来转机,这一年国家引进一批民生项目,很多配套产品的采购订单分发到了全国各地的生产组。

        他抓住这个机会,在塑料、玻璃的工艺基础上,升级为五金制品,一举拿下了大把订单。

        两年后,生产组更名为塑料金属制品厂,企业自有资金超过十万元,工人六十余名,厂房面积增至两百多平方米。

        “富起来”的何光建动起了心思,他花大价钱在外面请回来一位技术人员,专门指导产品的工艺更新,这件事在组内引发了较大争议。

        不过,技术专员很快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工厂开始生产挂车刹车阀、橡胶配件等产品,名称也更改为公社汽车配件厂。

        到了七七年,配件厂实现年产值二十五万元,利润达两万五千元,在当时,这几乎是天文数字。

        改革开放后的八零年,八零年,公社配件厂的主要业务变更为为某国有电厂配套生产风扇配件,这次转变,给何光建的进一步做大提供了契机。

        风扇和汽车不一样,配件厂没有能力生产汽车,但是研制风扇问题不大。

        代工的同时,他们开始试制自有产品,并成功生产出公司第一台四十厘米金属台扇,取名“明珠牌”风扇。

        到了八四年,这一年是国家市场经济的元年,无数年轻人争相下海,这年六月,为了谋求新的发展,何光建在风扇厂的基础上正式成立顺德美地家用电器公司。

        八六年,何光建又成立了空调设备厂,正式向空调进军,开始时纯粹是为岛国的空调代工,后来渐渐做大,开始研发自主产品,直至成为国内行业的领军人物。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