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章 下乡_农家小福女主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十四章 下乡

第(3/3)页

换了三百斤。

  麦子多,稻谷少。

  周家人多,地方大,老周头直接在厨房里烧了炭,让老二编了一个长长宽宽的竹床,架在上面,火炭则放在底下烘。

  把稻谷倒在上面,用炭火小心的烘一晚上,再注意翻动,那些稻谷便慢慢干了。

  虽然它们带了芽,但老周头一点儿也不嫌弃,烘干以后去壳,这段时间家里煮粥做饭都是用的这些米。

  虽然满宝觉得不好吃,少了很多味道,但周家上下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而麦子也放在上面烘,若来不及烘的,就磨成粉。

  因为麦子是湿的,带着壳磨出来的粉可算不上好看,但家里人也不在意,直接把磨出来的粉放在竹床上烘,小心的烘干收起来,以后做成面片汤,或是直接烙饼或做馒头都行。

  虽然味道可能不是很好,但至少它能保存下去了不是。

  大亮还好奇的来参观了一下他们的竹床,并花钱和周二郎定了一张。

  但也没能给他们家挽回多少损失,因为他们家人少,用火来烘,得时刻有人盯着。

  要忙地里的活儿,还要盯着家里的火,晚上有可能还要熬夜,大亮一家就是四口人,根本挨不住。

  最后大部分粮食还是因为没能及时烘干,晾晒而变成这样黑得散发出霉味的食物。

  傅县令伸手一搓,张开手一看,黑乎乎的。近前一闻,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傅县令沉吟着没说话。

  跟着他过来的主簿连忙道:“大人,我们去下一家看看吧。”

  傅县令看了他一眼,问周大亮,“你家今年种了多少亩的麦子,多少亩的水稻,有多少被淹了,可种了豆子?”

  周大亮一一回答。

  傅县令点头,让师爷记下他的情况,又带着人去了另外两家看了一下,那两家同样是在院子里晾晒粮食,可以说,现在整个村子的人都在院子里晾晒发霉发黑的粮食。

  大家的理由都很充分,“也就这两天的太阳好点儿,若不赶紧晒干,怕后头还会下雨。”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