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八一章 大炮和文化
第(1/3)页
1641年8月5日,汉洲,黑山军营。
“轰!”一声炮响,一颗弹丸从炮膛中瞬间飞出,然后远远地砸到前面的数百米的地方。
毕懋康回头看了看旁边的炮管,嗯,一切正常,没有出现任何裂纹。
“如何?”毕懋康问道。
“一共打了多少发炮弹?”齐天问道。
“有一百二十多发了。”毕懋康答道:“现在看来,这炮管仍旧完好,说不定还能将就打个数十发炮弹。”
齐天点点头,受限于这个时期的炮壁强度和厚度,这门3磅的火炮居然打了一百多发炮弹,而炮管无任何裂纹和变形,说明这门试验性质的丝紧身管火炮已然取得成功。那么,以后黑山军器厂,就可以按照丝紧身管技术,继续铸造口径更大的火炮。
丝紧身管火炮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用钢丝,按照一定的角度缠绕火炮身管上缠绕多层,向内积压,给身管产生一种与膛内压力相反的预应力,提升炮管强度是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减少炸膛几率。相较于目前的筒紧身管火炮,丝紧身管火炮可以铸造的更加轻便,且加工难度和技术要求更低。
当然,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纵向刚度差,炮管在射击扰动和自重作用下,长时间运用,容易弯曲,射击精度得不到保证。但在这个时代,这种丝紧身管火炮技术却远远超出同时代铸铁或铸铜火炮。
要知道,丝紧身管火炮技术要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才慢慢摸索发明出来,将方形截面钢丝紧密缠绕到炮管上,通过钢丝张力抵抗炮管射击应力,以增强性能,并用在很多战舰舰炮上。
至于钢丝的生产,那无非是采用中国古代比较成熟的铁丝制造工艺。而铁丝最早出现的时期,应该是北宋时候。当时大文学家苏轼就曾经在《鬼蝶》诗中提及铁丝:“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近期可以多生产一些能适合陆战携带的轻型火炮。”齐天轻声说道:“重量尽可能的要轻,最好是能架在炮车上,只需要几个人就能快速移动。”
“你这炮生产出来,不至于就是为了打荷兰人吧。”毕懋康问道:“他们似乎就没有跟我们汉洲发生过野战。”
“荷兰人在整个南洋才几个人?”齐天笑着说道:“能出动的军队,最多不过五六百人,然后再加上数百土人。我们汉洲陆战队只要集齐一个营的士兵,仅凭借火枪,就可以在野外将其击溃。”
两年多的战争,整个汉洲上下,对荷兰人的陆战能力也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说实话,那些从欧洲各国雇佣而来的士兵,战斗技能和作战模式还是属于比较专业的,但论战斗意志,就和汉洲陆战队差得不是一点两点了。往往遇到苦战或者绝境情况下,很容易崩溃。历史上,在远东地区,几次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发生的陆地战斗,均遭到对方劣势兵力和落后武器的反杀,让人颇为无语。
随着汉洲人口的增加,火枪性能的逐步提升,汉洲若是能有绝对的制海权,完全可以将他们的陆战力量直接投放到巴达维亚,一战而定南洋霸权的归属。
“那我们汉洲何时在海上也能如此豪气?”
“只要你们能弄出来用于实战的开花弹,我们就可以在局部海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