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八二章 “工艺革命”
第(3/3)页
的东家苏绍平是根本不会去关注的,他所在意的更多是棉布的价格水平变动和齐国海外市场的扩大等宏观方面的问题。虽然,目前来说,整个南洋地区对成衣的接受度还很低,但他却认为这个市场容量足够大。
南洋数十个土邦王国,人口数百万,即使只有一小部分贵族官员和部落头领愿意接受一件华美的成衣,那对这个被服厂也是一个不小的需求量。不要忘了,在北边,还有一个数千万人口的大明和千万人口的日本,以及西边那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印度。那将是一个拥有无穷需求的巨大市场空间。
苏绍平的父亲是原巴达维亚的华人甲必丹苏鸣岗,在十几年前,苏家迅速与汉洲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且还将家里的一名女子嫁与当今齐王的兄长,更是获得了充足的人脉。两次汉荷战争后,苏家几乎将巴达维亚所有的产业和财富都转移到了汉洲本土,仅保留了少量的贸易窗口。
作为家里的幼子,他不想活在他大哥苏绍年的阴影下,在看到建业被服厂囿于产能不足,已逐渐无法满足国内服装生产的需求,遂于开元城建立了这家“苏记”被服厂。
刚开始,被服厂的生产效率极为低下,百余名工人,平均每日下来,制作服装尚不到四十套,仅能满足周边几个县镇的移民劳动服的供应。
后来,在参观了黑山机械厂的生产后,看到其中因为实施分工和流水作业,那些工艺复杂的机器和工具以一种非常快的速度,源源不断地从流水线上下来,顿受启发。当即在被服厂也实施这种专业分工和流水作业。
分工和流水作业实施的前提,必须是标准化的制定,比如重量、长度,以及加工的精度。
众所周知,因为齐国人口不丰,劳力短缺,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在工业生产方面,大范围的使用机械操作,从简单的旋床、钻床、磨床,以及拔丝机、轧延机、起重机,甚至两吨重的重力锤,到复杂的水力纺纱机械、大型的织布机等。
通过十余年的不断强化和教育,各种标准的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容积单位,已逐渐灌输于众多学者和工匠的脑海里,初步形成了工业制造标准的概念。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文明史其实就是技术进化史。从手工制作到机器生产,最大的变化就是利用标准的通用部件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说,通用部件和互换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机器时代的最大特色,也是大量生产的前提。
通用部件和互换技术在后世的19世纪初期,开始在美国大范围推广,被认为是美国制造体系诞生的标志,更是被称为一场“工艺革命”。层出不穷的专用机床使得工厂得以用较低的成本,大量生产工艺复杂的制成品,与此同时,零部件的标准化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苏绍平在他的“苏记”被服厂将整套服装简单地分为若干“部件”,交与不同的工人制作,然后使用流水化的作业模式,分步“组装”,制成一件件标准化的成衣。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工厂的生产效率从以前的每日不足四十套,迅速提升到每日达两百余套。随着工人手头动作的逐渐熟练,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最终稳定在每日两百六十多套。使得整体效率足足提升了六倍之多。
专业的分工使每个人只会一种工序,完成整个产品必须与其他人合作,这导致个体越来越难以离开社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国工业制造当中的专业分工会越来越细,专业的工人(工匠)与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几乎会无法沟通。
规则的时间、发达的生产力、愈加丰富的商品、对时空的超越、标准化的产品、高效的机器、强大的集权控制和集体依赖,这些或许将构成机器时代的人类文明。这种文明可能会抹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地域差别与历史差别或也将被机器一概抹平。
但是,这种机器工业的文明,也将助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迅速崛起,最终将会引导或者推动这个国家无可抑制地去不断扩张,不断向海洋的尽头前进。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