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节 红薯_临高启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九节 红薯

第(2/3)页

就不会有男女问题。现在看来,所谓的封建礼教也就那么回事。

  这下时袅仁也无心等何平了,给他的办公桌上留了个纸条,交待了待办的几件事情就上农场去了。

  吴南海不在办公室,据他的办公室小秘初晴说:“老爷在粮食加工厂,在加工红薯呢。”

  “在河边?”时袅仁从来没去过这个地方,只听说那里有磨坊,替当地人代为加工稻谷。

  “就是从这里出去,往南边走……”初晴的一口普通话是典型的本时空的“广普”,一听就是深受吴南海的熏陶――时袅仁知道不光是她,连这里的长工头子王田也是这么一种口音。

  自从吴南海的农委会搬到百仞城,开辟了农场,红薯就是第一批种植的作物。

  红薯作为高产稳产的一种作物,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少等特点。除可以充当口粮、饲料,制造淀粉之外,连叶子也能作为优质青饲料利用――几乎没有任何浪费的部分。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一般亩产可达3000~5000公斤,个别有亩产7500公斤的。较之于只能种一次就会失效的杂交水稻是更有意义的“穿越神器”。

  不过在本时空,红薯就不是很够“神器”的资格了。红薯在这里不是新鲜玩意。自万历年间被人从菲律宾引种到中国。首先就是在广东种植,隔海相望的琼州近水楼台,也有种植。穿越者在在下乡的时候,时常能看到红薯。

  吴南海在播种红薯前,为了慎重起见曾经询问过王田――他也算是个种田的把式,红薯在临高种植得情况怎么样?王田说:这东西在临高种了七八年了,最早是从琼山那边引来的种薯,种得人也不算少,好处是不费事,种下就完事。收了薯,人吃,喂猪都好用。生长期又短,临高能一年两收。是极好的杂粮――就是不耐储存。本地的气候偏潮湿,红薯容易腐烂。这里的种植户也不知道各种窖藏储存红薯的方式,有人尝试过切片晒干收存的,但是到雨季也很容易发霉。

  “收得倒是多,又不费人力、肥料,最多的时候一亩还能收千把斤。可是这东西耐不住存。小户人家种多了没用。家里长工多、养牲口多的大小粮户们才种得多些。”

  “吴东家!现在百仞、博铺各个庄子上用的长工、短工这么多,倒是可以多种些红薯――这样顿顿给长工们吃米饭,有点亏了。其实米和薯丝一半对一半,量上面多给半碗,再给点咸菜咸鱼的,已经是农忙的伙食了。很省粮食的。”王田很热心的提出了建议。接着他又把自己给地主当“打头”的时候学来替东家省钱的招数一一向吴南海献宝。

  吴南海的脸上掠过一阵复杂的表情,从好的一面看,这说明王田有“忠心事主”的意思,从坏的一面看,王田的行为和“汉奸”也没什么不一样。吴南海过去常听人说过:外国人到中国来,原本是老老实实的,都是一群讨好的“汉奸”给带坏。虽然偏颇,却不无道理。

  “这个,再议,再议。”吴南海硬不下这心肠。

  王田见吴南海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哪里说错了话,闭口不言了。

  吴南海想了一下,问:“你说一亩才能收千把斤?”他不信。这东西他下乡实习的时候就知道,农民随便种种也能收二三千斤一亩。

  王田说:“也就第一年能收二千多斤,然后一年比一年少了。少得只有八九百斤的。”

  “不可能吧……”

  法石禄却点点头,提醒他:“病毒感染。”

  “对,对,我居然忘记了。”吴南海一脸惭愧。这是很基本的知识,他居然忘记了一干二净。

  红薯,也包括马铃薯之类的薯类作物,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在生长、储存过程中会感染多种病毒。病毒会在薯块或者薯苗内不断累积,引起种性严重退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