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二节 南返
第(1/3)页
温体仁道:“臣观髡人行止,或可不必一味征剿,其为海寇,亦为海商,可令熊文灿依郑芝龙例再行加增, 剿抚并用,消弭兵祸,也未可知……”
一个时辰后,温体仁靠坐在大轿中闭目养神,轿子很稳,坐在其中有一点悠悠的韵律感,这让他有些昏昏然的睡意,他感觉到这个帝国的虚弱, 但它却依然保有庞大的体量,温体仁从未想过它的倾颓,哪怕仅仅凭借巨大的骨架也可以压垮那些不断出现的寻衅者,东虏可以跨越边墙,却无法占据关内,流寇虽然肆虐,不过是过境的蝗灾,新出现的髡贼虽然占据了广东,在温体仁看来,也不过是滨海流贼,他轻舒一口气,只要我还坐在这个位置,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温府门房,温府管家将一本礼单交还给熊文灿的信使, 道:“我家老爷素来清介,礼重难承, 贵使回去只转告熊督, 所托之事已谐,不必再来, 请。”
温府的侧门砰然关闭,留下街上一行远去的背影。
北京,飞沙漫舞,日头灰蒙蒙的,一路尘风卷起灰飞败叶,带起一城的寂寥与落寞。
崇祯九年腊月(1637年1月),小冰期最猛的寒潮之一从西伯利亚奔袭而下,粤北山区又迎来了一场大雪。过了大庾岭侧的珠玑巷已是银装素裹。自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组织开凿大庾岭新道以来,这里便是南北商贾往来的必经之路。自广东入赣,有两条通道:大庾岭上的梅岭道和南雄东北方的乌迳道。梅岭道又分为横浦道、小梅关道和大庾岭新道,向前均是到南安(大余),而乌迳道则东出至南野(信丰)。
一队挑着担子、坐着轿子、牵着驴马的商贾过了梅关古道,行至中站村稍事休息便又匆匆上路,直到珠玑巷才停下来。有的在此卸货交接后又折返梅关,有的还要继续向天南第一城进发,那里才是他们的财富之地。
珠玑巷自唐宋开始兴盛,原有三街四巷, 一千多户居民, 靠的是便是这南往北来的商人和挑夫。如今却有些衰败之意,远不如它极盛之时,还多了不少持枪巡逻的髡兵。大庾岭原来是江西、广东贸易的主要陆上通道,北方往南方运的主要是药材、粮食和金银,而南方向北方运的主要是广盐、铁器,呈现出“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的景象。自从元老院开通海洋路线之后,江西的货物走水路出海直达广州,价格还比陆运便宜一半,于是这条商道上的商旅数量已大不如前,许多以驮运为生、以挑夫为业的人失去了衣食来源,生活没有着落,不少人走投无路,相继落草为寇,连带一向繁荣的南雄城也变得渐渐出现了衰败的迹象。
元老院大军的中路军攻占南雄县之后,兵锋已过梅岭,据说侦骑已抵赣州城下。不过澳洲人兵势虽凶猛,到得这里已是强弩之末。不过几日便相继退出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