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从信牌到北海道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从信牌到北海道

第(2/3)页

管理,每年按编号发给信牌,有信牌且编号符合者才准许进港贸易,否则直接哪来回哪去。

  这就是著名的“正德新令”。

  (那些动不动就描写跑到长崎贩卖人口的全是胡扯,不提幕府根本不允许国民出海,先说港口你都进不去。除非上来就开打,但打完的结果很难说。)

  由于贸易限定,且必须通过信牌才能入长崎港交易,因此在清朝就引发了“信牌风波”。

  正德新令施行后,当年得到信牌的,主要是以江浙商人为主的四十二条船。等他们回国后,一帮没拿到信牌福建帮船头就向宁波府鄞县知县起诉,告江浙帮船头接受带有日本年号的信牌,乃是奉外夷为正朔,实属忤逆朝廷。

  案子递到了时任浙江巡抚徐元梦的手中,徐元梦认为江浙商帮“以中国商船受长崎地方牌票,不但有乖大体,相沿日久,定生弊端。”

  因此,江浙商人的四十二张信牌便全部被浙江海关监督没收,而且清廷九卿还准备商议定罪。

  不过当时的康熙还算明白,他在上谕中说:“此牌票只是彼此贸易之一认记耳,并非行与我国地方官之文书……我国海关官员给与洋船牌票,亦只为查验之故,并非部中印文及旨意可比。”

  康熙的意思就是,浙江巡抚及朝廷各部不了解贸易内情,小题大做,势必影响商人贸易,于是下令将原票还给江浙商人,照常贸易。

  (前文所提到的沈敬丹,就属于江浙商帮)

  所以赵新如果去长崎贸易的话,只能硬着来。

  即便是赵新找了一些新奇古怪的玩意送给幕府(比如给将军送大象,这个真有人干过),换得“褒奖信牌”的话,也要等到第二年才能进港。

  他可没有这个时间!没办法,不给信牌那就免费送炮弹。

  赵新想着想着,就开始歪楼。

  他又想到接下来的问题,去了长崎可以跟清朝商人做哪些贸易?

  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唐船的主要贸易商品是提炼出的金砂或是金锭。承担运输的郑家船队将这些金子运到印度的科罗曼德尔海岸进行交易,可获取20%~40%的利润。但当清朝完成统一,尤其是攻下了台湾岛灭了郑氏之后,幕府便立即停止了金锭的出口。

  对于现在的赴日贸易的唐人来说,最吸引他们的还是铜。

  (清朝那边把岛国铜称为洋铜,岛国则称为棹铜,意思就是将铜加工成细长的棹形用于出口。)

  岛国负责加工棹铜的那家出口商叫“泉屋”,就是后世的“住友商社”;此外还有从事纺织品进口贸易的越后屋,也就是后世的“三井商社”。

  至于俵物,无非就是鱼翅鲍鱼和海参,外加少量的工艺品和武士刀。

  铜的买卖,赵新不想过多的掺和。因为即便是另一时空的铜价非常便宜,可清朝商人们根本不会用金子来交易。

  这个时代,清朝商人运往长崎最多的商品主要还是生丝、纺织品、药材、砂糖,以及少量用于染色的矿物和杂七杂八的书籍纸张。

  总的来说,这还是一个易货贸易的时代。

  也许……赵新突然想到,说不定玻璃这个事可以搞一下。

  清廷在内条府造办处下设有玻璃厂,通过早期欧洲传教士与西方商人引进的色料、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