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继续忽悠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九章 继续忽悠

第(3/3)页

有这许多的讲究,让他眼界大开。

  与往年不同,今年北海镇和富尔丹城两地各设立了一个制肥组,专门负责精细化的有机肥制作。设备是赵新去年买来的,价格不贵,构造也简单。虽然设备的种类不少,可工坊那边在入冬后还是仿制出了一套;眼下原品在富尔丹城使用,仿品在北海镇使用。整套设备的日生产能力最高能达到20吨。

  制肥组眼下是三班倒,24小时不停机。工人们先是将已经发酵了一冬的有机肥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然后再和干土按照比例混合装入搅拌机搅拌,随着绞龙叶片的高速旋转,冒着热气的颗粒肥,透过出口筛片被挤出成型;最后再通过造粒机制成颗粒,烘干包装。

  肥料一包包的运到地头后,拖拉机便带动着施肥播种机,先将制作好的有机粪肥播撒在已经犁开的土壤里,然后再播下小麦种子。按照民政的春耕计划,所有的播种工作必须在三月底全部完成。

  照朱大贵的话说,这地种的着实痛快!虽然累是累点,可一想到去年麦收时每亩六百多斤的产量,那真是越干越有奔头。

  按照北海镇的分地政策,朱大贵家来北海镇已经满一年,可以分田了。他按照一亩六百斤的收成盘算,五十亩能打下三万斤麦子。扣掉水利、肥料和农机费用,还能剩下两万六千多斤小麦,真是做梦都要乐醒。

  对于这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最后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农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获得一块好地更能让人激动呢?

  吃了晚饭以后,夜幕低垂,富尔丹城外的居民社区内,各家烟霭散尽,一抹细细的弯月挂在树梢。

  “他爹,傻乐个啥?一会把小顺吵醒了。”朱陈氏将纳鞋底的针锥在头发里擦了几下,白了朱大贵一眼。

  女人这是在做千层底布鞋,做好后由民政统一收购。做鞋废旧布料和工具都是民政统一提供,布鞋的尺码也都是标准尺寸。

  千层底布鞋的制作,一般要经过七道工序。打浆糊、打壳子、做鞋样、纳鞋底、上鞋帮,最后再包边。经过这些工序,一双结实耐穿,美观大方的千层底布鞋就完成了。

  如果不是因为忙春耕,朱大贵的老婆两三天就能做好一双。每双千层底布鞋的代工费是两角,衣服是五角;一个月下来能有两块银元的收入。

  朱大贵趴在炕头叼着旱烟,收起了脸上的傻笑,给熟睡着的儿子掖了掖被子。然后轻轻侧过来身用一只手拄着脑袋,另一只手继续拿着旱烟袋,对老婆道:“俺想啊,今年秋收卖了粮,咱家也起套新房。这关外地方大,头些天我听春来说,以后每家都拨盖房子的地,叫啥宅,宅基地,对,就这名儿。”

  “能给多大块地盖房恁问了没?”

  朱大贵伸出四个手指,道:“春来说是每家四百平米。”

  朱陈氏想了想,满脸惊讶道:“四百?连一亩地都不到?”

  托识字班和普法活动宣传的坚持不懈,现在北海镇大部分来了一年以上的流民都知道一平米是多大。

  朱大贵将烟袋在床沿上轻轻磕了磕,转回头道:“恁懂个啥,四百平能盖一座二层木楼外带小院了!”

  朱陈氏不解的问道:“楼?啥楼?”

  朱大贵用旱烟袋一比划,道:“一楼正房三间,二楼正房三间。再起两座厢房,不比大院子差。”

  女人缝完了最后几针,将针线和做好的衣服收好,这才脱衣上床。等她拧熄了马灯,钻进被子里,突然向朱大贵问道:“他爹,我听说那个春来以前是个老公(太监)呢?”

  朱大贵道:“老公咋了?那小子也是个可怜人,唉~~连个老婆都讨不到。听说给皇上端茶,水太烫,皇上他老人家一生气,就给发配了。”

  女人道:“皇上咋那小心眼呢?”

  朱大贵不满道:“胡咧咧个啥,皇上也是我们能议论的?睡觉吧,明天还有的忙呢。”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