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千万别说认识我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七章 千万别说认识我

第(3/3)页

都跟着学走创......有人犯了他边界,聚伙成群来打仗。铁尺斧把,竿子鸟枪,赶上房,开水砖头往下淌,哪顾生死和存亡!......那打靴底,碍何妨;打板子,他说不解痒;几百竹条,愣是打不出来一声嚷。从此便把名扬啊把名扬!”

  一天后,在经过满清君臣紧急磋商,乾隆传谕,命有和北海镇接触经验的和珅和刘墉为谈判正副使,率兵部、翰林院、理藩院人等,赶赴天津与北海镇谈判。

  乾隆这回是真病倒了!

  和珅其实不想来,不过以嘉亲王、阿桂为首的几位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极力推举他,说什么和中堂之前去宁古塔深入虎穴,对付赵逆手到擒来。这次要是去天津把事情办成了,功在千秋。躺在床上的乾隆一想,实在没人了,于是只得答应。

  从京城到海光寺,从海光寺到大沽口,再从大沽口到惊雷号,满清如同接力赛跑一般。乔人杰干脆就等在了大沽口,不断的将已方安排派人坐船通报;他生怕北海军不守约定,提前开炮。

  对于谈判的地点,清廷方面的安排是在海光寺或是望海寺。邓飞才不上当呢,他直接回复信使,要么就是大沽,要么就是海上,不答应照样开炮。

  乔人杰气的破口大骂,于是信使又跑了几个来回,最后从已经抵达通州的和珅那里获悉,同意在大沽进行谈判,不过因为已是冬季水枯时节,无法行船,已方人员人数不少,之前说的三天肯定来不及,要求再延后五天。

  于是乔人杰亲自赶赴大沽一番勘察,最后将谈判地点选在了潮音寺。这座寺庙始建于明代永乐二年,和天津建卫同年,距今已近三百年的历史。

  1789年11月22号上午九点,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邓飞带着乔装成警卫的赵新,以及陈继山带领的警卫连,乘坐五条快艇驶入了大沽口,停在了潮音寺北面、海河南岸的码头上。

  此时潮音寺周边十里全无闲杂人等,塘沽守军和从正定、保定赶来绿营人马将附近围了个水泄不通。在海河的南北两岸,清军五步一哨,十步一岗,火枪长矛林立,一片肃杀之气。

  邓飞走上栈桥,看到前来迎接的人中居然有那天陪英国人上船的乔人杰,不禁愣了一下,随即拱手道:“原来阁下是满清的官员,不知官居几品?”

  他对满清的顶戴、补子之类的一直搞不清楚,也懒得记。

  乔人杰心说真是群土包子,看到本官的蓝琉璃顶戴和胸前的孔雀补子还用问吗?不过还是客气的一笑,拱手道:“邓大人,咱们又见面了。自我介绍一下,本官乔人杰,字汉三,现为朝廷天津道。”

  邓飞听了眨巴眨巴眼,心说乔汉三?你咋不叫胡汉三呢?原来还是个道台,不过道台是几品来的?

  接下来,乔人杰开始向邓飞介绍前来迎接的其他随行人员,邓飞一一寒暄致意,到了最后一位年轻官员时,乔人杰道:“这位是翰林院的编修阮伯元,也是去年的二甲进士。”

  此言一出,站在赵新身后,乔装成随行文书的江藩顿时一呆。坏了,老熟人!

  这两人从少年时代就认识,江藩只比阮元大三岁,两人关系好的能穿一条裤子。

  北海军的队形极为严整,所有人都是站的笔直,结果江藩看到阮元后,不由就缩了下脖子。阮元那边原本也是好奇,和邓飞行礼后便向他身后打量,正好就看见了缩脖的江藩。

  “江子屏?”阮元此时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可他虽然极力忍着,却还是被乔人杰注意到了。

  趁着一行人向潮音寺门口走的空档,乔人杰凑到阮元身旁,低声问道:“伯元,你这是怎么了?”

  阮元忙道:“乔大人,这北海兵下官还是第一次见,实在,实在......”

  乔人杰听了微微一笑,低声安慰道:“原来如此。不必担心,现下这潮音寺周围十里,遍布朝廷大军,他赵逆人马要是敢行不忍言之事,顷刻将其化为齑粉。”

  此刻江藩心里也在打鼓,心里不住的念叨:“千万不要认出我,千万不要认出我......”

  走在前面的阮元心里也是天人交战,可脸上还得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挚友居然投靠了北海镇。

  跟江藩一样,阮元心里同样在不住的念叨:“千万别跟我说话,千万别跟我说话......”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