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都惦记上李朝了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 都惦记上李朝了

第(2/3)页

对不敢糊弄。”

  那武将没有理会领催,而是目视那名绿营武官。被称作“杨千总”的武官恭恭敬敬的打了个千,这才起身去了马棚。只不过当他走进驿站的院子,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苦笑。

  他叫杨遇春,四川崇州人,今年29岁。早先他家也是个富贵人家,可惜十六岁那年,老父得罪了当地缙绅被诬陷入狱,招致家道中落。

  杨遇春自幼读书,之后又转而习武。十七岁那年,他在成都府城里贩鸡,偶然路过满城内的一家武馆,见几名旗人少年正在拉弓试力。杨遇春手痒,便上前请求试一把。众人一开始都不以为然,只是因他说话客气,一副知书达理的模样,便同意了。

  谁知杨遇春竟然将场中的三张一百磅弓叠加在一起,连续拉开五次,立刻就轰动了整个武馆。要知道满人武将中当时最猛的就属索伦人巴图鲁海兰察,也只能拉动230磅的弓。

  杨遇春试完弓继续去卖鸡了,而武馆的师傅回来听说了一脸愕然,马上就出门在大街上找到了他,提出收徒传艺。那武馆的师傅本是成都岳家府上的武教头,而岳家正是被曾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的岳钟琪家。

  能有这样的机会,杨遇春当然不会放过,他当场磕头拜师。两年后考武举时,轻松拉动240磅重弓,并一箭射穿三靶,震惊全场,直接被跨级任命为四川总督督标正五品材官。之后得到福康安赏识,被调入军中,跟着参加了平田五之乱和平台之战,积功升为千总。

  可别觉得千总只是个六品,这是清廷经制军的千总,比那个五品的预备役可强多了。

  历史上在乾隆晚期,杨遇春打的最猛的一仗就是跟福康安打廓尔喀。他带着二百成都绿营兵死守横河铁桥,打退了3600名廓军的21次进攻,绝对是血战。捎带提一句,当时率领廓军的就是英国军官团。

  不过本时空嘛,福大帅被乾隆再次任命对付北海镇,杨遇春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虽然福康安看好他,请示了乾隆后把他从福建带出关外,可福大帅手下的八旗将领里有些人就看不惯了,经常故意刁难他。杨遇春对福大帅知恩图报,所以自出了山海关后,一直是忍气吞声,做事谨慎。

  此时距此四十里外,福康安的大队人马的队尾刚刚过了威远堡,而队首距离蒙古和罗站只有二十里了。

谷昶</span>  福大帅依旧是坐着他那顶大轿内,三十六名轿夫在路上随时更换。不过此时的福康安面色不虞,手中的那封来自吉林的军报都快被他的手指给捏破了。

  “两路齐出,海陆并进。哼,果然是好手段。”

  开战到了第五天,随着前方军报不断的汇集到一起,福康安自认终于看清了北海镇的动作,他也认为赵新意在吉林城。毕竟占领了吉林城就能威胁南面的盛京,由此打破清军在长白山一带的布防;向北可威胁黑龙江的清军,同时还能获得数万人口和数十万亩良田,何乐而不为。

  其实在福康安看来,庆桂在军事上一味的采取防守策略是不行的。对付北海镇,就得不停的攻,即便是用人命填,也得把赵新的人马耗掉。吉林将军府现在所辖兵马数万,采取守势纯粹是空耗朝廷钱粮。对付北海镇就得采取打了就走的策略,不停的采用袭扰战术,逐步消耗对方的兵力。等赵新的兵源跟不上的时候,再攥起拳头出击。

  问题是八旗的丁口拢共才十几万,真要照福康安这个打法,不知各地满城得有多少家戴孝;而来自八旗内部的抵触也无法让他这么做。所以要想灭北海镇,就必须动用绿营;大不了一边打一边征兵。八旗满蒙汉都算上总共才五十多万人口,汉人可是有亿万。

  他这次从福建北上进京陛见时,向乾隆提出了一个新的用兵方案,这也是他这两年冥思苦想的结果。

  以李朝北部为基地,以图们江为天然防线,从山东走海路或是从山海关走陆路。征发江南沿海的商用沙船向清军提供补给,也就是从牛庄运抵李朝北部。这样一来,清军的后勤补给线就短了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