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一章 满清的灭国之战(二)
第(2/3)页
布。
早期的尼泊尔由数十个互不统属的部族组成,到了十八世纪后期,居住在巴勒布西北的廓尔喀部族兴起。他们在沙阿王朝的首领普利特维.纳拉扬.沙阿的率领下,趁巴勒布内乱,用了20年时间吞并了巴勒布三部和周围其他20多个小部落。到了1769年,沙阿王朝迁都至原属巴勒布的阳布,形成了统一的廓尔喀王国。
由于廓尔喀境内多高山,地狭人稠,难以自给自足,迫切需要向周边扩张领土。到了1777年,两岁的王子巴哈都尔.沙阿继承了王位,其叔巴都尔萨野摄政。因为南面就是被英国人占据的西孟加拉,廓尔喀自知惹不起,便将扩张矛头指向了西藏、布鲁克巴和哲孟雄。
阳布在尼泊尔语里,被称为“加德满都”,位于巴格马蒂河和比兴马蒂河的交汇谷地,整座城的规模还没有清宫紫禁城大。城内最显眼的建筑除了用红砖修筑的王宫外,还有一座供奉着“乔罗迦陀”的三层印度教寺庙;这座寺庙的内部是由一根独木作为支撑,因此也被称为“加萨满达木屋”。没错,城市的名字就是源自这座寺庙。
为了激励手下并震慑廓尔喀人,福康安在开战前下令,攻下阳布后三日不封刀,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放火。此话一出,五千多清军欢声雷动,一个个磨刀霍霍,杀气腾腾。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清军自从翻越喜马拉雅山以来,一路上根本没有什么城镇,无不是在山谷险要进行艰苦作战。另外因后勤运输困难,孙士毅和惠龄等人都是以满足军粮和弹药弓箭为先,军饷的输送速度非常慢;原本应运到前线的二十七万两军饷,目前才送了三万两。
虽说拿了银子也未必有地方花,可大家拼死作战为的不就是这个么!
面对如狼似虎的清军,廓军士气全无,虽然已经做了防御准备,可己方的土木工事在清军12磅炮的猛烈轰炸下难以抵挡。之前清军面对拒守在悬崖峭壁工事中的廓军都能一战克之,如今到了平地上,廓军就更不是对手了。
战斗进行到第二天的清晨,阳布王宫失守,摄政王巴都尔萨野只得带着残余的手下向巴格马蒂河南岸的帕坦城撤退。福康安深知成败在此一举,且帕坦城距离阳布仅有四里多地,当即下令全军渡河,然后兵分三路对帕坦城实施包围战,决不能让巴都尔萨野逃掉。
七月二十九日中午,面对清军的凶猛攻势,已经所剩无几的廓军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巴都尔萨野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带着一众大小头目出城乞降。随后,清军便在阳布和帕坦两地开始了洗劫,这下城内的那些寺庙可遭了殃。你要说佛教寺庙吧,清军还会有所顾忌,毕竟队伍里有很多来自金川的藏兵。可问题是廓尔喀人是信奉印度教的,清军将那些印度教神仙直斥为邪魔外道,下手毫不留情,再加上印度教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寺庙里堆砌黄金宝石表达虔诚,那下场就不用说了。
两天后,福康安命几个投降的家伙携带用藏汉两种文字所写的檄文,分别通晓廓尔喀各地头人,限期来阳布听从发落,否则将遭到严厉的惩罚。为恐夜长梦多,横生枝节,摄政王巴都尔萨野则在关押了三天后,被几名乾清门侍卫带兵押往了济咙,等待乾隆的发落。
至此,这场从福康安轻骑入藏,前后持续了七个月的灭国之战终于进入了尾声。至于那位十五岁的王子巴哈都尔闻讯后逃往了巴特那,找英国人求救去了......
1792年9月下旬,由雷神号和两条三桅机帆船组成的船队自马德拉斯出发后,经过了十几天的航行,沿马尔代夫向西越过赤道,经塞舌尔群岛向南途经毛里求斯,最终抵达了法国人在南印度洋的大本营--波旁岛,这里在另一时空中的名字叫“留尼旺”。
不过当他们抵达圣丹尼斯港的时候,船队的规模已经从三条变成了七条,其中有四条都是在马尔代夫以西靠近阿拉伯海附近俘获的双桅海盗船。
自从邓飞他们出了孟加拉湾进入印度洋后,随行的法国商人和军官便提醒他要注意海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