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九章 赫赫威翟震天山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百八十九章 赫赫威翟震天山

第(3/3)页

窿外反倒是出现了两个黑黝黝的枪口。在一阵密如骤雨的子弹呼啸中,几十个人全倒在了城门洞里。

  另一边的宜禾城也是差不多,城门处巨大的爆炸声一响,原本正在聚集的民勇顿时就一哄而散,受惊的马也在城内到处乱跑,不住的嘶鸣。

  总兵和伦见手下死伤惨重,心知大势已去,派人通报了知府舒永阿,随即黯然回到了总兵衙门。投降是万万不可能的,他能做的就是先将老婆小妾和孩子全部杀死,又在总兵府放了一把火,然后便自己抹了脖子。

  镇西府知府舒永阿和宜禾县县令得知城池转眼之间就被攻破,已是面如死灰。舒永阿是乾隆五十年来的巴里坤,根本不了解北海军的厉害,宜禾县令就更别提了。这两位也是抱着决不投降的信念,全家自缢的自缢,自焚的自焚。

  会宁满城的抵抗虽然结束了,可城外的部队没有急着进城,而是派人攀上城头,通过电喇叭用蒙语和官话来回播放安民通知。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先前打孚远城的时候,阖城满人官兵及家眷害怕遭到屠戮,于是先跟北海军打巷战,接着又纵火自焚。

  实在没必要嘛!

  1793年11月26日,经过了两天的休整,巴彦命令手下的一个团留守镇西府,自己则带了一个团向着哈密出发了。

  如今沟通天山南北的通道只有一条,就是途径黑绀岭的“天山盘道”。全长虽不过才三十五里,可海拔三千米的黑绀岭却是必经之路,无法避让。那里气候诡异多变,连当地人都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来场暴雪。

  巴彦带领一千五百名骑兵,用了两天的时间,顶风冒雪,有惊无险的通过了天山盘道,于两天后出现在了南山口。此时的北海军已经不用再隐藏行迹,大大方方的打出了旗号,令哈密守军大震。

  哈密回王额尔德锡尔闻知消息,明面上忙着召集军民守城,向陕甘总督发出了求援信,而他自己也打起了小九九,私下派人和北海军联系,还送来了本地的特产哈密瓜干。

  要知道历史上哈密王之所以能二百多年江山不倒,一直守着新疆的东大门,就是因为他们从第一代回王额贝都拉那时起就看的很明白,自己的实控力不足,只能背靠大树谋取利益。于是回王家族每逢大气候发生改变时,就会投靠不同的“恩主”,最早是叶尔羌汗国,其次是准噶尔,最后是满清。

  如今换个北海镇,额尔德锡尔也觉得没什么。只要自己的财富能够保证,家族在哈密的统治能够延续,跟谁混不是混呢?

  他这种想法其实是典型的河中地区苏菲教团政权做派,拼命的巩固自身的财富优势,只求对田产的实控与加盟两项指标,而不求疆域大小。

  身为蒙古人后代的回王通过标榜自己编造的圣裔身份,以神王合一的形象成为超然于教派存在的地头蛇,外人来赶不走他,他也不往外扩张。

  而清廷虽然在哈密实行了郡县制,可对地方基层的民族内部事务采取了羁縻制,概归当地的伯克、札萨克进行管理。简单说就是一种军政合一、以军统政的行政管理制度。

  虽然哈密地区的维族百姓也实行了编户保甲,但只是为了防止他们作乱。只要能确保对新疆东路的军事控制,就算回王家族如何鱼肉乡里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顶多做的过分了训斥两句。

  不过额尔德锡尔的算盘注定要落空,北海镇就算是搞民族内部事务自治,也绝不会允许他这么一个货色的存在,就算送来一万斤哈密瓜也白搭!

  面对北海军的炮火,哈密的清军完全无力抵挡,仅用了三天时间,哈密城和回城便相继被北海军占领,而额尔德锡尔则被严令告知只能呆在王府,不许外出。

  1793年12月初的一天,盲人歌者沙迪克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云岩的小分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