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八章 生平报国堪凭处
第(2/3)页
般都是诗写的好,政治能力纯属附带。再说这年月所谓的“世外桃源”,无外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否则老百姓也不会连赌博和绸缎都不知道。
看到对方脸上不自觉露出的惊讶,赵新微微一笑,接着又抛出了一颗炸弹,将刘大观彻底震傻。“和仓山居士一起去北海镇的,还有瓯北先生。想必刘先生听说过吧?”
刘大观怎会不知道赵翼,那是他为官甚至是人生的楷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者曾在广西镇安当过两年知府,只不过比他早了十几年。他当初到任镇安府的天保县时,当地百姓仍对赵翼怀念不已。
话说赵翼原打算等北海镇和李朝的边界谈判结束再走的,谁知一等就等到了入冬才回去。要不是袁枚提前回去替他跟扬州安定书院打了招呼,书院上下还以为他出事了呢。
之后赵新问了一些刘大观在广西任上的事,后者一听是这,随即便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谈话中,赵新多次问及南宁府、思恩府、镇安府的情况,刘大观只对广西西部的镇安府很熟,其他几个府捡着自己知道的说了。
两人说着说着就过了中午,刘大观也是饿了,肚子不争气的响了起来。赵新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吩咐备饭。外面的警卫都等半天了,忙不迭的将四菜一汤端了上来。刘大观一看,两荤两素,菜式很普通,惟有一个番茄蛋汤不认识。
“王将军,请恕刘某孤陋寡闻。此乃何物?”刘大观用汤匙舀了一口,感觉味道不错。
“西红柿,番茄。”赵新看对方还不明白,想了想又道:“番柿总听说过吧?”
“哦,好像在哪本书上见过。”
中国人吃西红柿的历史其实不长,虽然从明代天启年就引进栽种,但一直都是观赏植物,直到另一时空的清末才开始食用。而且这年月栽种的观赏性西红柿,跟后世个大饱满的那种根本不能比。北海镇吃的西红柿,是赵新从另一时空带来的种子;具体到部队,都是自制的罐头。
席间赵新突然想起件事,等刘大观吃的差不多了,便好奇的问道:“刘先生,我听说如今京城候选的官员都视关外为险途,根本没人愿意来,你怎么敢来开原上任?”
刘大观不禁一愣,他放下碗筷,沉默片刻,长叹道:“不怕王将军笑话,刘某来此上任,原本就是打算找机会投靠赵王的。谁料你们打开原势如猛火,还不等我找到机会联络,你们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这下轮到赵新愕然了,一番询问之后,他这才明白怎么回事。
先前不是说刘大观丁忧期间外出游历么?也正是这次江浙之旅,让他看到了满清鼓吹的盛世外衣下,掩盖的是一幅血泪斑斑的画面,隐藏着难以拯救的危机。
扬州本是富商大贾聚集之地,然而面对满清大厦将倾的危急关头,盐商和官员们依旧以奢侈为尚,竞相奢丽,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万。他们挥霍钱财,一掷千金,治园林庖厨,传教歌舞,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无论是官员还是胥吏,廉耻丧尽,唯货利是趋,勒索百姓,层层盘剥,官商上下其手,互相勾结。可谓人欲横流,满目污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他陷入不能自拔的沉思苦想之中。
刘大观到了扬州后,首先就是去安定书院拜访赵翼,讲出了自己的困惑。当时赵翼听了也是感慨不已,还把自己这些年的诗作拿给他看。刘大观看过后,才明白对方也处于困惑与彷徨中,甚至比自己还严重。只不过经过了一番痛苦的反思之后,赵翼已经断了出仕的念头,视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以文润身,以文补世,以文鸣世,而不愿再厕身于名利富贵,随波逐流。
然而刘大观不是已经六十多岁的赵翼,他当时还不到四十,总不能就此回乡归隐吧?《左传》上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他的满腔抱负还没实现呢!
作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刘大观自幼受儒家传统思想的熏染,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可能超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伦理总纲的要求。然而朝廷这个糟烂样,他一个拔贡生出身的下级官员,能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