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江宁日暮到“客船”(二)_乾隆四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零七章 江宁日暮到“客船”(二)

第(2/3)页

排。今年的招兵计划虽然很顺利,可长达半年的新兵训练才刚开始。

  孔绍安跟盛海舟一合计,向参谋部求援吧。结果刚高兴没两天,江南出事了,而且还是十万火急的那种。

  跟三条船上的特战营士兵一起来到甲板上的,还有十几个一人多高、约莫有大水缸粗细的黑色包裹。因为甲板上空间有限,所以每条船上只能先打开一个。

  甲板上的漕帮众人对此都十分好奇,纷纷围了上来。之前特战营的人带着这些包裹上船,他们都以为是武器弹药。谁知现在才发现,居然是好大一张类似皮子的东西,不过看上去皱皱巴巴的,一点也不舒展。

  接着,就见一名士兵拿出个尺许见方的奇怪匣子,又将一根黑色的软管连接好,另一头却插在了皮子上的一个接口处。片刻之后,只见那士兵在匣子上的某个位置按了一下,随后就听到“叮咚”一声脆响,紧接着就是“滋滋滋”的声音响起,而那张巨大的皮子竟然迅速的膨胀了起来。

  松江帮的水手看到如此一幕,都惊掉了下巴。看着“皮子”膨胀起来的外形,魏三愕然道:“这,这,这是船?”

  “没错,是船。”

  回答他的,是一名特战营的军官。因为没戴头盔只戴了面罩,能看出此人有着一张蒙古人的宽脸庞,细长眼,两条眉毛飞挑着就跟老鹰的翅膀似的。这位不是别人,正是不久前才升任北海军特战营二连连长的温岱。

  “乖乖隆地咚!赵王爷他老人家的亲兵真是了不得!”魏三感慨着奉上了一记马屁。

  四天前的凌晨,他被心腹从睡梦中叫醒,告知接到北海镇那边的消息,让他立刻调动三条千石内河船,火速前往东台的栟茶场接一批人,然后再赶赴江宁。

  前些日子绵恩大张旗鼓的巡视江南水营和各地炮台,身为松江帮老大的魏三岂能不知。他笃定,王长生的命令十有八九和这事有关系。为了表忠心,已经好几年没有打打杀杀的魏三决定亲自走一趟。当他见到了王长生本人,才确定果然出了大事,清廷要抓袁枚。

  今时不同往日,北海军连盛京都打下来了,再迈一步就能入关;山东占了一半,两广也在开打,天下什么时候易主全看那位赵王爷的心情。

  王长生跟他谈过之后,便带着几个手下坐快船去了扬州,而魏三则是带领船队,马不停蹄的直奔江宁。也多亏他跟着来了,一路上又是攀交情,又是塞银子,这才有惊无险的过了一道道关卡和官兵的一次次盘查。

  忙碌了半个多小时,十五艘充完气的黑色冲锋舟已经全部充完气,并且都推进了水里,用缆绳系在船舷上,以防被江水冲走。特战营的人这时又从船舱里取出携带的电动挂桨,下到冲锋舟上进行安装。从北河口到清凉门的距离有八九里,一来一回的要是全靠划桨,太耽误事了。

  他们每装好一条,在盐船上等待的士兵便顺着船舷上搭设的绳梯,下到了冲锋舟里。虽然每条冲锋舟的核定人数是6~7名,可特战营的人只能坐四个。他们每个人不算自身体重,光是身上的各种装备总重就有近四十公斤,实际上等于每条船坐了六个人。

  事实上二连也不是全部都要潜入城内,他们会留一个排在城外负责接应,另外还要配合魏三他们,把龙江关大使署衙门拿下来,占领龙江渡。

  龙江关,地处仪凤门外西北方向的三汊河口,连通长江和外秦淮河,其实就是后世南京人众所周知的“下关”。最早设于南宋末年,为防水患,在龙江湾下游砌垒堵水。因为此处江面狭窄,风浪小,便于行船停泊,舟楫辐辏,几百年来一直是江宁城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明洪武初年,明廷在龙江关设立抽分竹木场,专征竹、木、柴、炭货物税。到了清代,龙江关更是成为江苏省七大税关之一,下设税口局十二处,归江宁织造管理。

  在来的路上,温岱和手下的军官们在听取了魏三关于江宁的介绍后,一致认为如此重要的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