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儒家的旧面目_手眼通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2章 儒家的旧面目

第(1/3)页

  问罪,自然是因为有罪。

  赵千秋在雪庐里藏了十余年,未曾离开桃山半步,能有什么罪?

  他只是凄苦一笑,方正脸颊上没有其它诸如恐惧或者愤怒之类的情绪。

  他早有预料,明白夫子指的是什么。

  “漕粮被烧,动摇今年朝廷根基,这么大的罪,一个小小的汪惜芝担不起,是我御下无方。师尊若降惩罚,弟子甘愿认领。”

  腿脚不便,他深垂头颅,算作跪地叩首。

  无论庙堂上的西陵党,还是湘北以汪惜芝为首的地主豪绅,之所以能有滔天权势,背后最大的倚仗,都是出自西陵桃山的支持。

  说到底,女帝对东西两院的敬重,才是她以前纵容朝堂两党争锋的根源。

  如今,她施行新政,荡平党争不仅受阻,还捅出天大篓子,最深层的原因,自然是这位四先生没明确表态,让汪惜芝等人还抱有负隅顽抗的幻想。

  山上的事,山下人不便插手。由夫子出面惩戒门徒,这在他意料之中。

  董仲舒无视了他的认罪姿态,负手走进堂里,从果盘里捻起一颗雪莲子,没有放入嘴中,而是转动玩弄着。

  “事前,我有所考量。老五脾气暴烈,所以我让老二劝皇帝,调他率兵平叛,从东林书院支走。你生性隐忍,又行动不便,为师于心不忍,所以没让你下山吃苦。”

  他眼眸微眯,盯着那颗雪莲子,眼角皱纹里藏着难明的意味。

  “现在看来,不敲打你还是不行。汪惜芝那种货色,已经被处决了。你是我的弟子,不能一概而论,不如这样,让你交出书院,进京去陪老二,如何?”

  赵千秋耷拉着脑袋,不敢去看董仲舒的眼睛,而自己的眼眸里生出一抹寒意。

  “一个巴掌拍不响,师尊您也看到了,不是我成心想跟老五斗,他的人都敢上门挑衅,难道我只能忍气吞声?”

  他不甘心就这样交出书院。儒家有十哲、七十二贤者,每人都把持一家书院。一旦西陵被夺走,以后他在儒家的威望势必受损。

  更何况,他要交出的还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aishulou8.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